第一章:对全局的简述

在本章中,我对那些最强大的帝国典型兴衰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了阐述。这是从我对过去500年三个储备货币帝国(荷兰、英国和美国)和六个其他主要帝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中国)以及对自公元600年左右的唐朝以来中国所有主要朝代的演变进行的研究中提炼而来。除了财富和权力的更迭以外,我们还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科技、文化和艺术。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将分享对这些个案的研究。对照这个典型案例和那些个案可以看到,个案是否符合典型案例(基本上就是那些个案的平均情况),典型案例是否很好地体现出个案的情况。 

正如我在引言中所说的,我致力于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以获得永恒且普适的原则来很好地去应对。在我看来,这么做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是我个人的热情所在。虽然我是在好奇心和担忧的驱使下开始了这项研究,但在进行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我对世界如何运转的总体情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收获远远超出原先的预期。这些研究使我清楚地看到人民和国家如何在更长的时间段里经历成功和失败,并揭示出这些兴衰背后的巨型周期。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些周期的存在。 

尽管本章对全局综合的简述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是我在形成这个观点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帮助。经过过去18个月的研究学习,我总结出这个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专业人士进行探讨,阅读富有见解的作者撰写的历史著作,在我出色的研究团队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原始研究,还回顾了我个人曾经进行的研究以及过去近50年在全球进行投资所积累的经验。然而,即便得到了这些帮助,总结长期以来影响各国兴衰的永恒且普适的因素仍是一个大胆、令人感到谦卑却很有必要的努力,我不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完全正确。不过,我很肯定自己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我的收获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我对在我有生之年从未发生过但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重要事件进行预测,避免我措手不及。与大家分享这项研究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分享我的收获,供大家思考判断。 

这项研究涉及的国家 

需要明确的是,这项研究涉及的主要大国并不一定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原因有两点。首先,虽然财富和权力是大多数人想要获得的,并且最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争斗,但是一些国家和人民并不认为这些是最重要的,也不会为此而与他人争夺。例如,那些认为拥有和平和享受生活比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更重要的国家不会为了财富和权力而全力奋斗,因此从财富和权力角度看未被列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其次,这项研究涉及的国家并不包含我称之为“小而精的国家”(如瑞士和新加坡),这些国家拥有大量财富,生活水平很高,但是因其规模较小,不足以被归入世界最大帝国的行列。 

财富和权力是如何获得的 

我们首先谈谈与全局相关的一些基本情况。纵观有记载的历史,各类群体(如部落、王国和国家)通过自己创造和/或从他人手中掠夺的方式获得财富和权力。当他们获得比其他任何群体更多的财富和权力后,便成为世界主导势力,进而决定世界秩序。当他们失去这种权力时(曾经的每个帝国都是如此),财富、权力和世界秩序发生巨变,给经济体、市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在本章中,我们将分析一系列影响因素如何共同决定这种周期的起伏,使得典型帝国的财富和权力从崛起到平稳,直至衰落。 

随着人们学会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生产率是长期以来世界财富总量、权力和生活水平上扬的驱动力。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生产率呈上行走势,因为长期来看新学到的经验比被遗忘的要多。不过,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例如教育、职业道德、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速度,等等),不同群体的生产率增速不同。决策者需要理解这些原因,以便使自己的国家获得可能实现的最好结果,投资者和公司也需要理解这些原因,以便决定最佳的长期性投资在何处。尽管经验和生产率的提升意义重大,但是这种提升是渐进的,因此不会导致财富和权力发生巨大变化。 

财富和权力的巨大变化缘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和信贷周期,不过我识别出的影响因素总共有17个。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出现在典型周期中,而这些周期相互强化,创造出一种历史上曾重复出现的巨大的波动周期。这种巨大的典型周期决定着帝国的兴衰,给这些帝国的各方各面造成影响,包括它们的货币和市场(我对此尤其感兴趣)。就像我在《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一书中所述的典型债务周期,这是一种我们能够将其他周期与之对比的典型性周期,包括我们当前所处的周期。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尝试着看向未来。 

在撰写本文时,我们看到所有这17种影响因素都在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债务周期、贫富差距周期和全球地缘政治周期。正如引言中提到的,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利率近期降至零,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大量债务。这导致政府大规模增发债务,央行增印纸币对此进行货币化处理,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存在巨大的政治和价值观鸿沟,当前的主导世界大国(美国)还面临新兴大国(中国)的挑战。虽然在我们有生之年从未出现过这种局面,但是历史上这种局面曾多次上演(最近一次是在1930-1945年期间)。出于一些原因(我将在本项研究中进行解释),我认为我们当前正在经历典型的相对财富和权力的巨大变化。受其影响,世界秩序正在发生巨大转变,这将影响到所有国家。 

这一巨大转变不是很显眼的原因在于,尽管这个转变正在迅速展开,但并非骤然出现,因此没有给我们当头一棒的感觉。此外,大多数人尚未注意到历史上的类似规律,因此无法从总体角度来看当前形势。因此,在本章中,我将简要描述一下我对帝国兴衰及其市场运行背后的典型机制的理解。 

要想把握全局,就不能着眼于细节 

虽然我将尝试准确地从总体角度描绘这个全局,但是我无法做到完全精确。此外,要想看到并理解全局,也不能从追求精确的角度入手。这是因为我们分析的是在较长时间跨度里发生的演变。要想看到这种演变,就必须放弃对细节的执着。当然,在涉及到重要细节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会从粗略的全局性分析转向对细节的分析。 

从这种全局性角度分析过去发生的事情将彻底改变你的看法。比如说,由于时间跨度太大,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最基本的因素和我们用来形容这些因素的许多术语并非一直存在。因此,我的有些措辞可能不够准确,但只有这样,我才能在阐述全局的时候不被看似重要、其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而言只是相对细节的事情所阻碍。 

例如,我曾经纠结于是否应该考虑国家、王国、民族、政府、部落、帝国和朝代之间的差异。如今,我们提到的主要是国家。然而,国家这个概念直到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后才出现。换句话说,此前并不存在国家——一般来说,存在的是王国(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在有些地方,王国依然存在,并可能被人们误以为是国家,在有些地方,二者同时存在。通常情况下(尽管并非总是如此),王国规模小,国家规模更大,帝国规模最大(延伸至王国或国家之外)。三者之间的关系通常并不是很明确。大英帝国基本上从一个王国逐渐演变成国家,之后演变成领土范围远远超出英格兰边界的一个帝国,这样一来,其领导人得以管理着广阔的领土,并领导着许多非英格兰人。每种自成体系的管理实体(如国家、王国、部落、帝国)管理民众的方式不同,这也令那些追求精确的人感到更加困惑。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帝国是被一种主导势力占据的区域,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帝国是受一种主导势力影响的区域,这种主导势力通过威胁和奖励的方式控制着其他区域。大英帝国主要是占领了旗下的国家,而美利坚帝国主要通过奖励和威胁方式控制其他一些国家(不过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在撰写本文之时,美国在70个国家设有军事基地)。也就是说,尽管美利坚帝国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帝国到底包含了什么却不是很明确。不管怎样,相信您明白我的意思了——试图做到精确可能会影响对最重大的事情的阐述。因此,请您包容我在本章中进行的大量模糊化处理。您将会明白为何我在下文中不那么精确地将所有这些实体称之为国家,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所有实体都是国家。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有些人会说我无法对比不同时期存在的拥有不同体系的国家。我对此表示理解,不过我可以保证的是,我将试图解释它们之间的重大差异,并且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的永恒且普适的相似之处远比它们之间的差异更重要。如果我们仅因这些差异而无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能够使我们获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那就太可悲了。 

演变以及围绕这一演变产生的周期 

如上文所述,长期以来,人类社会不断演变,因为我们学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率。长期来看,学习拉动生产率增长,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从短期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围绕生产率上行走势出现的波动。下图通过对过去500年人均产出的粗略估计(即对实际GDP的估计)来反映这一点。从这个自上而下的全局性视角可以看到,人均产出看似稳步增长,不过早期增速非常缓慢,1800年左右开始呈现更快速的增长,即上行曲线明显走陡,这反映出生产率增速的提高。生产率增速由低到高的转变主要缘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普遍提升,并且新知识转化为生产率增长的速度也更快。这得益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至15世纪中期欧洲发明的印刷术(中国发明印刷术的时间还要早得多),而这些因素使更多的人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教育,对欧洲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出了贡献。这种广泛的学习浪潮也导致财富和权力从1)基于农业的经济体(对于这种经济体来说,农业用地是支持君主、贵族和教会财富和权力的主要因素。他们作为土地的拥有者,共同维系着这种权力体系以确保他们的财富和权力)转移至2)基于工业的经济体,对于这种经济体来说,富有创造力的资本家创造并拥有制造工业商品的方法,并与政府合作,共同维系着允许他们享有财富和权力的权力体系。换句话说,自工业革命带来了这种变革后,我们一直在这样一种体系中运行,即财富和权力更多地来源于教育、创造力和资本主义的综合作用,加之政府管理者与掌控大部分财富和教育资源的人合作。虽然曾经出现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曾经尝试的模式并不成功)和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种混合型财富和机会分配体系,人们可以就其优点进行讨论)偏离的情况,但是下述机制一直是成功的秘诀:让受教育的人进行创新并拥有将其转化为生产的方法,分配资源并通过盈利奖励人们(即资本主义和与之共存的政府体系)。

生产率相对平稳的上行走势背后是各种动荡的时期,包括经济繁荣、经济萧条、革命和战争。但相对于进步发展的上行走势来说这些动荡时期规模较小,因此上图中它们只造成了相对微小的波动。不过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这些波动非常巨大,因为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存在的时间也是如此短暂。以1929年至1945年的大萧条和战争时期为例。对于我们来说,15年似乎是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出现的波动看似也很显著。下图是从上图中节选的代表这17年的走势。如图所示,在大萧条时期,人均实际产出首先下跌近10%,之后经济实现复苏。美国股市下跌了85%。大萧条时期过后便爆发了战争,拉动了战争所需物资的产出增长。大多数这些设备都被炸毁了,因此将战争时期称为一个“高产的时期”有些不妥,即便从人均产出角度看,情况的确如此。战争结束时全球人均GDP下跌了约12%,这主要缘于战败国经济的下滑。

虽然上文显示的第一幅图是针对全球的数据(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去估量),但是它们没有反映出国家之间财富和权力的转移。下图显示过去500年里11个主要帝国的相对财富和权力水平。[1] 所有这些关于财富和权力的指标都是由8个不同的维度构成的,我将对此进行简要说明。虽然这些指标并不完美(因为所有长期性数据都不是完美的),但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全局。如图所示,所有这些帝国都经历过由兴盛转向衰落的时期。较粗的四条线代表四个最主要的帝国:荷兰、英国、美国和中国。这些帝国持有了最近出现的三种储备货币——当前的美国,之前的英国,和再之前的荷兰。将中国纳入最主要帝国的原因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最具实力的帝国/国家,并且在1850年左右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都很强大。以下是对下图内容的简述:

  • 中国曾经在几百年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商品贸易领域一直领先于欧洲),不过在19世纪中国明显陷入衰败。
  • 荷兰(一个相对小的国家)在17世纪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 英国也是类似的发展道路,在19世纪达到鼎盛。
  • 最终,美国崛起,在过去150年里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其主导地位在二战和战后时期尤为显著。当前,随着中国再次迎头赶上,美国的主导地位相对来说有所削弱。

下图涉及的内容与上图相同,但时间追溯至公元600年。我提供了上图的原因是它更简单,不过涉及了11个国家、12场主要战争和超过500年的时间跨度,我们也很难称之为简单。下图的时间跨度更长。我去掉了凸显战争时期的阴影,使其看起来更清晰。如图所示,在1500年之前的时期,虽然中东的哈里发、法国、蒙古、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也都是这个时期的参与者,但中国几乎一直都是最强大的。

衡量财富和权力的指标 

以上这些图中衡量每个国家财富和权力水平的单一指标是通过取衡量国家实力的8个维度的大致平均值而得出的。这8个维度包括:1)教育,2)竞争力,3)科技,4)经济产出,5)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6)军事实力,7)金融中心实力和8)储备货币。尽管下文将分析与权力相关的其他指标和影响因素,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8个主要维度。 

下图显示这些衡量实力的指标的平均水平,主要权重集中在最近出现的三个储备货币国家(即美国、英国和荷兰)。[2] 

图中的曲线很好地说明了为何以及如何出现兴衰。基于这些以及下文将深入探讨的其他一些因素,我将对这种周期进行简述。但在此之前,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反映实力的指标的涨跌都与该帝国的兴衰轨迹相一致。这是因为这些优势和劣势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教育、竞争力、经济产出、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会导致该国在其他方面变得强大或是疲弱,这是合乎逻辑的。例如,如果民众受过更好的教育,就会使社会具有更强的创新性、竞争力和生产力。我将这种周期性且相互关联的上行和下行称为巨型周期。请注意图表中这些指标上下波动的顺序,因为从总体上看,这反映出导致帝国兴衰的过程。例如,教育质量指标在这些指标的涨跌过程中最早达到峰值,而储备货币指标最后达到峰值。这是因为强大的教育实力能够使国家在大多数领域获得优势,包括创造世界上最通用的货币。这种通用货币就像世界通用语言一样,由于使用习惯的养成,存在的时间一般长于使其变得通用的实力。 

巨型周期 

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将帝国的兴衰分为三个阶段:1)上升阶段,特点是竞争优势的提升,2)顶部阶段,特点是虽然实力保持不变,但是最终为丧失上升阶段背后的竞争优势埋下了种子,和3)下跌阶段,特点是各个方面的实力均出现自我强化型减弱。 

简而言之,进入上升阶段的条件是……

  • 具有强大且有能力的领导者,能够提供成功所需的必要条件,包括……
  • 强大的教育实力。这里所说的强大的教育实力不仅仅指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传授……
  • 坚韧的性格,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通常是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地方学到的。这些有助于提升修养,修养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 腐败现象少,并且严格遵守规则,例如法制
  • 人们能够很好地团结协作,持有对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的一致看法和共同的目标,这也很重要。当人们拥有知识、技能、良好的品格、和谐相处且团结协作的修养时,就能……
  • 建立合理分配资源的体系,下列因素还能显著改善这个体系……
  • 对最佳的全球化思维持开放态度,这是决定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将使它们获得……
  • 在全球市场上更强大的竞争力,由此带来的收入将超过开支,从而使其获得……
  • 强劲的收入增长,进而使其能够……
  • 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改善基础设施、教育系统、研发,这将使其获得……
  • 更高的生产率(每小时的产出价值更高)。生产率的提高将拉动财富增长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当生产率增长至一定水平之后,它们将高效地创造出……
  • 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于商业和军事领域都很有价值。随着这些国家在这些方面更具竞争力,它们自然而然会……
  • 在全球贸易中占有显著份额,而这要求它们必须拥有……
  • 强大的军事实力,以保护自己的贸易路线,并影响那些在自己边境以外、对自己非常重要的群体。为了在经济方面超越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建立了世界领先的……
  • 金融中心,以吸引和分配资本。(例如,当荷兰帝国是实力最雄厚的帝国时,阿姆斯特丹是世界金融中心,当大英帝国成为实力最雄厚的帝国时,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中国已经开始将上海建设为自己的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贸易的同时,这些不断壮大的帝国带来了它们……
  • 强大的股票、货币和信贷市场。那些在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的货币自然而然地成为使用更频繁、更受青睐的全球交换媒介和财富贮藏手段,这些货币因此而成为储备货币。在荷兰帝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时,荷兰盾就这样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在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时,英镑也是这样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在1944年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当时美国即将在二战中获胜,并且在经济、金融和军事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了储备货币,该国自然而然地会具有更强大的借贷和购买能力。如上图所述,储备货币地位的获得与失去明显滞后于其他基本面的变化。

这些方面相互强化且势不可挡的改善使得国家得以崛起并维持着他们的权力。建立帝国的那些人通过协调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来组建一个具备盈利能力的经济/政治/军事体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荷兰帝国创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英帝国创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美国创建了军工联合体,中国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实证明,这种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协同对于所有帝国的有利扩张都是至关重要的。 

简而言之,顶部阶段的出现通常缘于上升阶段的成功背后埋藏着下跌的种子。具体来说,一般情况下:

  • 在繁荣时期,人们挣得更多,这自然会导致人工更加昂贵。相对于别的国家可以接受更低工资的人们而言,这些人的竞争力自然会减弱。
  • 对于最成功的人来说,让他们变得比别人更成功的方法通常会被新涌现的竞争者模仿,这也是导致世界第一大国竞争力减弱的一个原因。例如,英国造船公司不仅拥有比荷兰造船公司更廉价的劳动力,还聘请了荷兰造船公司的设计师,设计出的船比荷兰的船更具成本效益。由于模仿比创造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要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兴帝国会倾向于通过复制的方式来赶超成熟的帝国。
  • 变得更富裕之后,人们自然倾向于不再那么拼命,并从事更加休闲、生产强度没那么高的活动,极端情况下,人们会变得颓废,并且生产效率低下。从必须要坚韧且拼命工作才能获得成功的一代更迭至继承财富的一代时,这一问题尤其显著——年轻的这代人往往没那么坚韧/饱经风霜,因此在挑战面前显得更加脆弱。长期来看,生活在繁荣社会的人们通常渴望并需要更多的奢侈品和更多的休闲娱乐,并且为了获得这些而变得更加软弱、透支,进而更加脆弱。
  • 最富有且最强大的国家的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这给予它们能够获得更多借款的“过度特权”,使其更深陷债务之中。这种特权在短期内提升了第一大帝国的消费能力,但是从长远看却削弱了其实力。换句话说,在借款和消费都很强劲的时候,第一大帝国看似很强劲,但实际上,其财政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一般通过为国内过度消费和维持帝国所需的军事和战争开支提供资金,这种借款使其可以保持基本面之外的影响力。由于让储备货币变得更为强劲,以储备货币放贷的外国放贷者获得了更高的回报,因此这种过度借债的行为有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具有自我强化性。当最富有的人通过向最穷的人借钱而负债时,这就是相对财富转移的早期迹象。例如,在1980年代(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40倍),美国开始向希望以美元形式进行储蓄的中国人(因为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借款。这是该形势开始出现的早期迹象。同样,英国人从比他们穷得多的殖民地借了很多钱(特别是在二战时期),荷兰人在荷兰帝国触顶之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这些行为导致其货币和经济体的地位出现了扭转(其他人持有其货币和债务的意愿突然降低)。美国也进行了大量的借贷和债务货币化,不过这尚未导致对美元及其债务需求的减少。
  • 主导大国不断扩张其帝国,直至支撑并捍卫这个帝国在经济上难以维系。由于维护成本超过其所创造的收入,帝国无法继续盈利,这进一步削弱了主导大国的财政实力。美国的情况正是如此。
  • 经济上的成功自然会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因为创造大量财富的人受益更多。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例如,在商业方面受益的人和管理政府的人)自然会以相互扶持的方式维持现有体系(因为现有体系令他们受益,其他群体则被落在了后面),直至贫富差距扩大至被视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现象。美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下跌阶段通常出现在顶部阶段积累过剩部分在一系列相互强化的下跌中被逆转的时候,并且还缘于富有竞争力的大国在上述领域具备了相对优势。

  • 一旦债务规模变得非常庞大,央行无法刺激债务和经济增长,并且出现引发债务和经济问题、迫使央行增印纸币的经济衰退,这些情况最终将导致货币贬值。
  • 在贫富和价值观差距增大且经济承受巨大压力(无论压力来自何处)的情况下,富人和穷人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冲突。起初,冲突会逐渐显现,之后将愈演愈烈。在这些情况的综合影响下,政治极端主义通常会加剧——即出现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 当富人担心他们的钱会被拿走和/或他们将遭到敌视时,他们会把钱转向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资产和或/币种,自己也会前往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这些转移将导致存在冲突的地区出现税收和消费收入减少,进而导致资金流出地区出现典型的自我强化性掏空现象。这是因为税收减少会使情况恶化,进而加剧紧张局势并导致税费上涨,促使更多的富人选择迁出并造成形势进一步恶化,等等。例如,随着富人离开税收较高、面临财政压力且存在巨大贫富差距的州,我们发现上述有些情况已经开始显现。当情况恶化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将不再允许这种行为——即,它们将通过立法禁止资金外逃并流向其他地方、资产和/或货币,这使寻求自我保护的富人感到更加恐慌。
  • 这些具有破坏性的形势出现后,会导致生产率降低;这会使经济的总体规模缩小,进而加剧关于如何良好分配不断减少的资源的冲突,带来更严重的内部冲突,使得两方的民粹主义领导人之间的斗争加剧,因为双方都希望控制局面并制定秩序。届时,民主将面临来自专制的最严峻挑战。正因为如此,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德国、日本、意大利和西班牙(和其他一些小国)均从民主转向了独裁。主要的民主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也变得更加专制。人们普遍认为,在混乱时期,更加中央集权和专制的决策体系比没那么中央集权、更民主和基于辩论的决策体系更可取,因此,当面临难以控制、暴力的群体性争斗时,这种转变并非没有好处。
  • 当一个国家具备足够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实力以挑战现有主导大国时,这些相互竞争的世界大国有可能在许多领域出现冲突。由于不存在以和平方式裁决此类冲突的体系,这些冲突通常以权力检验的方式予以解决。
  • 当主导大国维护海外帝国的成本超过该帝国带来的收入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会被削弱。如果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崛起并成为该国的竞争对手,主导大国就会感到有必要捍卫自己的利益。这将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给主导大国带来尤其显著的不利影响,因为维持帝国需要更大的军费开支,与此同时,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政府领导人更加难以通过征税来负担这笔开支,也更需要将资金用于提供国内支持上。看到这种困境之后,敌对国更倾向于在主导大国出现疲弱迹象时向其发起挑战。之后,主导大国将面临艰难的经济和军事选择(迎战还是撤退)。
  • 如果在上述脆弱时期出现其他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如瘟疫、干旱和洪水),出现自我强化型螺旋式下跌的风险将加大。
  • 如果国家领导者过于软弱,无法针对该国在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提供成功所需的条件,这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每个领导者只在整个周期中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履行领导职责,他们必须应对(而无法改变)国家在其接手时所面对的情况。这意味着掌控一切的更多是命运,而非领导者。

总而言之,围绕着创造财富和生活水平的生产率增长上行趋势存在着周期,这些周期产生1建设时期,这时,国家从根本上看十分强大,因为a)负债水平相对很低,b)贫富、价值观和政治上的差距相对很小,c)人们通力合作,使国家经济繁荣,d)拥有良好的教育和基础设施,e)拥有强大而有能力的领导者,和f)由一个或多个世界大国主导的和平的世界秩序。这是繁荣且令人愉快的时期。当这些时期发展过度(通常都会如此),这些过度部分会导致2破坏和重塑时期,这时,国家从根本上看十分疲弱,包括a)高负债,b)贫富、价值观和政治上的差距巨大,c)不同派系的人难以合作,d)教育和基础设施薄弱,和e)在新兴的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下难以维系过度扩张的帝国,带来痛苦的斗争、破坏和重塑时期,新秩序随之建立,为新的建设时期奠定基础。

从更简单的角度看,下图显示的是影响国家兴衰的17个主要因素。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处于左边的因素越多,越有可能兴盛,处于右边的因素越多,越有可能衰败。成为主导国家的具备左边的特征(使其兴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向右边(使其更容易衰败),与此同时,新出现的竞争国家逐渐具备左边的特征,直至其变得更加强大,之后将发生转变。

简而言之,这就是导致帝国出现兴盛和衰败周期的原因。现在,我想请您做个小练习,即根据上述指标衡量您感兴趣的国家。看看它们是偏向左边还是右边。美国和中国表现如何?其他国家表现如何?现在,根据您的直觉进行一下判断。在后续展望未来的部分,我将利用主要的表现指标更系统地逐一衡量所有世界大国的情况。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无论上升的还是下跌的)往往会相互强化,巨大的贫富差距、债务危机、革命、战争和世界秩序的变化通常同时出现并非偶然。它们共同构成一场完美风暴。简单来说,可以把每个帝国兴衰的巨型周期看成是下图中的图形。以经济萧条、革命和战争形势呈现的不好的破坏和重塑期基本上会摧毁原有体系,并为新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这个时期通常持续约10至20年,不过这个区间范围的变动有可能很大。下图中的阴影代表这种时期。这个时期过后会出现更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和繁荣。在这个时期,聪明的人们在一起和谐地合作,没有一个国家想要跟世界强国对抗,因为后者非常强大。这个时期通常持续约40至80年,不过这个区间范围的变动有可能很大。在这些周期的大背景下还有一些小型周期,比如短期债务/经济周期,通常持续约7到10年。

例如,当荷兰帝国让位给大英帝国、以及当大英帝国让位给美利坚帝国时,下列大部分或是所有情况都出现了。

上一个破坏和重塑期出现在1930至1945年,这导致新的建设时期的出现(起始于1945年)。具体来说,1930至1945年期间的萧条(缘于货币和信贷体系的崩溃与重建)导致新的、基于美元的全球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建立。咆哮的二十年代所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因萧条和战争而缩小,这也使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全球性战争也改变了世界的引领者和世界秩序。因此,1945年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不仅建立了新的、基于美元的货币和信贷体系,还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即美国世界秩序)。这种新的美国世界秩序的出现缘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当时,美国拥有全球80%的黄金储备,当时的黄金就是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大国(当时,美国的产量占全球一半)和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大国(当时,美国垄断着核武器,拥有最强大的常规部队)。75年过去了,各方面的形势以多种可以衡量的方式发生了演变。我们将在后续章节中对此进行讨论。这将使我们了解最新情况,进而尝试看向未来。 

这就是全局的简要概述。 

在第一部分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将更深入地分析所有这些影响因素。最后一章将是一个总述,我将对所有这些内容进行总结,与您分享我对未来的大致展望,并根据我们当前面临的局势给您一些我们每个人该如何使未来变得更好的建议。第二部分将分享对每个案例的具体分析。 

我将尝试定期更新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直到这么做的意义开始变小。

 

[1] 我们通过对不同情况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出主要指标相对于历史的水平。如图所示,“1”代表指标的最高值,“0”代表指标的最低值。时间轴方面(以年为单位),“0”基本上代表一国最鼎盛的时候(即各类指标的平均值达到峰值)。在本小节的其余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典型模型的各个阶段。虽然图中显示的是全球储备货币国家的情况,我们也将着重分析一下中国。虽然从未建立过储备货币,但中国曾在几百年里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帝国。

[2] 这些指标由许多不同的数据构成,有些数据直接具有可比性,而有些数据大致上有类比性或总体上有指示性。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将在某个节点终止的数据序列与能够继续追溯的数据序列进行拼接。此外,图中的曲线代表着这些指数每30年的移动平均值(调整以确保不存在滞后)。我选择使用平滑处理后的序列,因为未处理的序列波动过大,无法体现主要的走势。此后,在分析长期走势时,我将运用处理后的版本,在近距离分析这些发展时,我将运用处理较少或未经处理的版本,因为这样才能最好地反映出最重要的发展。

本刊由美国桥水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简称“美国桥水”)或经其授权由桥水中国编辑发布,并归美国桥水所有,仅限于提供信息和教育的目的。本刊并不考虑任何阅读者的特定投资需求、目标或风险承受能力。此外,因客户投资限制、投资组合调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种因素,桥水的实际投资有可能(并经常会)与本刊得出的结论不同。阅读者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应当咨询各自的顾问,其中包括税务顾问。本刊并非出售或者邀请购买文中提及的证券或其他证券的要约。 

未经美国桥水和桥水中国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刊内容。

桥水研究部采用来自公开、非公开和内部渠道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来自桥水实际交易的数据。信息来源包括BCA、彭博财经社(Bloomberg Finance L.P.)、Bond Radar、Candeal、Calderwood、CBRE, Inc.、CEIC 数据有限公司(CEIC Data Company Ltd.)、柯拉鲁斯金融技术公司(Clarus Financial Technology)、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Consensus Economics Inc.、Corelogic, Inc.、Cornerstone Macro、Dealogic、DTCC Data Repository、Ecoanalitica、Empirica Research Partners、Entis(Axioma Qontigo)、EPFR Global、ESG Book、欧亚集团有限公司(Eurasia Group)、Evercore ISI、Factset 研究系统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金融时报》有限公司(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GaveKal研究公司(GaveKal Research Ltd.)、全球金融数据有限公司(Global Financial Data, Inc.)、《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沃分析有限公司(Haver Analytics, Inc.)、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加拿大投资基金学会(The Investment Funds Institute of Canada)、ICE Data、ICE Derived Data (UK)、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国际金融协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ance)、摩根大通(JP Morgan)、JSTA 顾问公司(JSTA Advisors)、MarketAxess、 Medley 全球顾问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Metals Focus Ltd、Moody’s ESG Solutions、MSCI有限公司、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养老金及投资研究中心(Pensions & Investments Research Center)、Refinitiv、 罗迪集团(Rhodium Group)、RP Data、鲁滨逊研究(Rubinson Research)、Rystad能源公司(Rysta Energy)、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Sentix Gmbh、上海万得资讯有限公司(Shanghai Wind Information)、Sustainalytics、Swaps Monitor、Totem Macro、Tradeweb、联合国(United Nations)、美国商务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Verisk Maplecroft、Visible Alpha、Wells Bay、万得金融信息有限公司(Wi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LLC)、伍德麦肯兹有限公司(Wood Mackenzie Limited)、世界金属统计局(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YieldBook。虽然桥水认为来自外部来源的信息是可靠的,但桥水不对其准确性承担责任。

本刊所含观点谨代表桥水在发布之日的观点。若有改变,恕不提前通知。桥水可能在本资料讨论的某个或多个投资头寸及/证券或衍生品种拥有重大金融利益。本刊撰写人所获的报酬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工作质量和公司收入。

重要提示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点击“同意并接受”键,视为您已经充分阅读并确认自己符合以下“合格投资者“标准,且充分理解并同意遵守本提示内容。若您不符合以下“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合格投资者
根据中国现行有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届时中国证监会或基金业协会对合格投资者标准进行更新,以更新后的合格投资者标准为准。

 

本网站刊载的信息
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仅供参考之用,并非买入或卖出任何一种证券或参与任何一种交易策略的要约,亦非对买入或卖出任何一种证券或参与任何一种交易策略的要约的询价。任何此类要约将以完成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认定后,收到本公司的基金合同等材料为准。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不应被视为法律、税务、会计、投资或其他任何方面的建议。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的来源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且本公司尽力严谨处理本网站所载信息和资料,但本公司对其及时有效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

 

权利声明与法律管辖
未经本公司许可,您不得复印、复制或再分发(包括转载和发布)本网站信息和资料的全部或其任何部分。未经本公司许可,您不可对此等信息和资料的任何部分有下列违约和/或侵权行为,该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修改、翻版、储存于检索系统、传送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作商业或公共用途。对侵犯本公司合法利益之行为,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方责任的权利。
本网站可能提供超级链接至其它网站,并不视为本公司同意、推荐、认可、保证或推介任何第三方或在其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亦不可视为本公司与该等第三方或其网站构成任何形式的联营、代理等合作关系。凡通过本网站与其他网站的链接,而获得其他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产品及服务,您应当自行辨别及判断,并应当由该等链接网站对其提供内容承担相应责任,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进入、访问与使用本网站,以及本条款与条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

同意并接受
不同意